寫作與不寫作的人
不寫而思,只是自以為在思考
作者: Paul Graham
我鮮少預測科技發展,但這點我很肯定:幾十年後,能寫作的人將大幅減少。身為寫作者,你會發現許多人其實不太會寫。醫生知道有多少人擔心自己的痣;電腦高手知道有多少人對電腦一竅不通;寫作者則知道有多少人需要寫作協助。
寫作困難是許多人struggle的主因。寫得好,必須思考清晰,而清晰思考並非易事。然而,寫作卻充斥許多工作,職位越高階,寫作要求也越高。
寫作的普遍需求和寫作的難度,兩股力量相互拉扯,形成巨大壓力。這也是為何知名教授會抄襲的原因。這些案例最令人訝異的是抄襲內容的平庸,通常只是一些制式內容,任何稍具寫作能力的人都能輕鬆完成,這表示他們根本不具備基本寫作能力。
直到不久前,人們還找不到舒緩這種壓力的方法。你可以像甘迺迪一樣花錢請人代筆,或像金恩博士一樣抄襲。但如果既不能買也不能偷,就只能自己寫。因此,幾乎所有被期待會寫作的人都必須學習寫作。
現在不同了,AI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。寫作壓力幾乎煙消雲散,無論學業或職場,都能仰賴 AI 代勞。
結果就是世界將一分為二:會寫和不會寫的人。仍然會有人能寫,有些人甚至樂在其中。但寫作好手和完全不會寫的人之間的灰色地帶將會消失。以往有高手、普通人和完全不會寫的人,未來只剩下高手和不會寫的人。
這樣不好嗎?科技淘汰技能,導致某些技能消失,不是很常見嗎?現在鐵匠很少見了,也沒造成太大問題。
不,這很糟,因為寫作就是思考。有些思考只能透過寫作完成。正如 Leslie Lamport 所言:
不寫而思,只是自以為在思考。
因此,寫作能力的兩極分化比聽起來更危險,這將造成思考能力的兩極分化。我知道我想屬於哪一邊,你應該也是。
這種情況並非史無前例。工業時代前,多數人的工作需要勞力,自然練就一身好體格。現在想變壯,得去健身房。所以還是有壯漢,但僅限於那些主動鍛鍊的人。
寫作也一樣。未來還是有聰明人,但僅限於那些主動思考的人。
感謝 Jessica Livingston、Ben Miller 和 Robert Morris 協助審閱本文草稿。